日前市交通運輸局表示,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,助力推動“雙區”建設,提升深圳港國際樞紐港地位,2020年以來,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與深圳海關通過聯合創新實施“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”項目,全力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落地見效。截至目前,深圳已與佛山、中山、珠海等9個地市開通了26個組合港,2022年,深圳港通過組合港模式累計完成21萬標箱的作業量,同比增長86.22%。
2020年,深圳和順德兩地交通運輸局、海關部門和港口企業積極協調溝通,成功試點實施“蛇口-順德組合港”,“兩次報關”變為“一次報關”,全國首例實現“跨關區兩港合一”。三年來,隨著組合港的覆蓋范圍不斷拓展,已經成功構建以深圳港為樞紐港、內河港口為喂給港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,通過樞紐港與喂給港兩地碼頭企業一體化運營,充分利用組合港兩地堆場、航線資源,實現優勢互補、功能組合的港口合作關系。組合港項目實施以來成功吸引貨主采用水水中轉集疏運模式,水水中轉集裝箱進出口物流整體時長由5-7天壓縮至2天,效率提升60%,有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一體化發展,增強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。
大灣區組合港得以實現離不開科技的支撐。相關各方以區塊鏈網絡技術為科技創新基礎,建立核心港口物流數據標準和平臺,精簡貨物通關流程,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實力,實現監管的技術和模式創新,綜合改善了區域跨境貿易營商環境,助推灣區經濟高速融合發展,同時為打造智慧港口、智慧監管、智慧貿易和智慧金融提供了解決方案,助力了產業轉型升級。
招商港口負責人指出,“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”模式真正實現了大灣區多港口如一港,企業只需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”,可節省約30%的報關成本。按蛇口港現有中轉業務量,每年可節省船公司報關費超過2400萬元。同時,碼頭企業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國際班輪與內河駁船之間的銜接,減少貨物港口停留時間,將平均堆存期5至7天縮短至2天以內,大幅提高碼頭場地和集裝箱周轉效率。
鹽田國際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,“惠鹽組合港”是鹽田國際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,以“一關兩港”的通關模式,通過降低陸運集港比例,提升水水駁船中轉的形式,滿足大灣區內港口“一盤棋”全局效應,提升灣區港口群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。
在“惠鹽組合港”模式下,企業整體物流成本明顯降低。同時該模式可形成航線集聚效應,促進班輪公司航線優化,減少多點掛靠操作,一艘班輪減少掛靠一個港口,每次可節省數萬元費用。
下一步,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,在拓展組合港覆蓋范圍的基礎上,著力推動組合港箱量不斷增加,切實提升灣區港口群中轉能力和貿易便利化水平。(來源:深圳特區報)